2019开年的若干思考

关于朋友关系及礼尚往来

  • 朋友关系就像一条河道,流水不腐——要想使友情变得纯美新鲜,双方的持续交往必不可少。
  • 持续交往的三大前提:
    1. 在某一方面的对等;
    2. 促进交往的条件和环境;
    3. 相互交往的意愿。
  • 在对等的这一方面是否志同道合,决定了持续交往是否促进友谊。
  • 人的活动丰富多彩,所以承载朋友关系的渠道也千千万万,这一方面是朋友,不必要求,不要奢求,更不能强求其他方面也是朋友。
  • 帮助与感恩,不一定就是朋友;但朋友,一定在某一方面互相帮助。
  • 长时间没有互动的友情会怎么样?有的酒,储藏得愈久愈香,有的酒,过了一定时间就会变质;友情是哪一种,决定因素太多,不能确定。
  • 最后,日久见人心,朋友关系的建立和判断,不能太理性,不要太计较。

关于“空”

关于恶毒

一切皆有因果,但是人并不知道一切。

善恶同时埋在心中,所以人的好坏并不绝对。

理解一个人为什么那样做,仅仅想象自己在那样的情况下会怎样做是不够的,还要把那个人的身世背景、生活经历也统统装入自己的脑袋,并且尽量把自己的这些清空掉,然后再去想象那时的“我”会怎么做。前者是“换位思考”,后者才称得上是“同理思考”或“共情”。换位思考,即可能加深理解,也可能加深误会,而同理思考,只可能加深理解。

他们是夫妻,
他是我的上司,
她是组织的领袖。

我的家就在他家隔壁,
他锁住了我家的大门,
堵在我家门口。

趁他没注意,
我爬着墙进入,
朝他疯狂丢石头。

我躺在宽大的炕上,
疲惫的想睡,
却不能忘记防守。

他回到了家,
禀告了她,
他们俩拿着棍子来到屋檐下。

我一个人难敌四手,
痛哭流涕,
向他们诉说我的苦。

我说我从早到晚,
忙忙碌碌,
没有时间自由。

围观的越来越多,
他们却谈论起了别的,
我不知道是去还是留。

突然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
好像是一场梦,
好像我在梦里已醒。

又梦见妈了

跟我们去旅游

回家的路上

她却一个人蹒跚地走

经提醒我才注意到

赶忙上前

握住她打颤的手

冰冷瞬间不见

掌心交织着暖流

她又开心的笑

说还是这样暖呼

于是梦里梦外

又一次让泪水

淹没了枕头

关于个人目标

  • 曾经制定过一个个人终极目标:“攀登到人类思想的最高峰”,其实很模糊,不现实,本意应该是“攀登到人类哲学思想的最高峰”。

  • 可它就像“读尽世界上所有的书”,虽然很宏大,但终究只是一半。

  • 另一半是如何把“集大成”的思想,融入自己的身体,使自己成为一个“集大成”的人。

  • 前一半具体化到“读万卷书,而且要行万里路”,后一半具体化到“明爱喜、平开天”。

  • 目前为止,后一半虽有意识,但并没有明确它为“终极目标”的一部分,更别说是重要的一部分了。

  • 它不仅是个人目标中的重要部分,而且是家庭目标的基础,家庭目标又是社会目标的基础,可见它是整个目标体系中的重中之重。

  • 所以,从这一刻起,要有所调整:

  • 从这一刻起,设“明智”为情绪的底线。

  • 从这一刻起,努力清除对外物的期待。

  • 从这一刻起,琐事坚持退一步海阔天宽。

仪式感是一个人的生活表达,而仪式感对于生活的意义就在于,用庄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生活里看似无趣的事情。仪式的功用就在于提供、促进并传递一种身份认同。仪式进行的过程(认同过程或曰结构化过程)中,其本身会制造、创造、强调、强化某些欲望,也会抵消、打消、掩盖、掩埋某些欲望。

人的一生即是在仪式中度过,从满月到毕业,从婚礼到葬礼,无数个仪式提供无数个身份让你认同。社会中充斥着仪式,既有集体性仪式如宗教祭祀或日常礼节,也有个体性仪式,如偷情之女子反复洗澡或抑郁之白领疯狂购物。

仪式共有的特征就是转化、牵引、移置、压抑、遮掩无意识的欲望。仪式是一种白日梦,是一种保留逻辑盔甲的幻想形式。仪式产生于人们头脑中图景的向外投射,然后认同这些投射出来的图景。这个投射-认同循环的功能和其婴儿时期的雏形一样是用来对抗和哀悼分离和死亡的。所有的仪式都有哀悼和对抗丧失的功能,如葬礼让人们幻想着死者仍然活着,只不过活在阴间而已。

而人类最庞大的仪式便是拉康所说的语言,不是人说话,而是话说人,不是人创造了仪式,而是仪式创造了人,就像演唱会创造歌迷和歌星,运动会创造运动员和裁判一样。在仪式消失的地方言语也消失,随着消失的是人性及人性的枷锁。

——摘自互动百科

关于坏情绪的正确处理

坏情绪就是毒药。能把毒药直接变成营养品吗?不能。只能把它直接排除或让它自己慢慢消散。

所以不要和它直接对抗,身处其中,越理性就越不理性,它所造成的伤害也就越大。

时间会让坏情绪慢慢消散;要想直接排除,一个效途径是马上转移关注点,从而产生新的情绪。

每一点坏情绪背后,都有因果可循,待它构不成威胁之后,仔细内察,便是修为提升的契机。

坏情绪是慢慢聚集起来的,不一定要等它爆发之后才去处理,完全可以发觉一点,消灭一点,不给它以积聚爆发的机会。

上述一点不断练习,形成习惯,便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换爸爸

昨天晚上颖妹告诉我,晚晴说如果我的爸爸和曦曦姐姐的爸爸能够交换一下那该多好啊,我问晚晴为什么,她说因为曦曦的爸爸给曦曦买了麦片、糖果……

开始时,我也没太在意,还跟晚晴开玩笑说,“好吧,那就换吧,从现在开始,你就不要管我叫爸爸了,你就管我叫叔叔吧!”可是一天下来,慢慢回味,越来越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其实可能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因为我是一个爱胡思乱想的人,不过想多想少都是自己心里面的事,对旁人又造不成太大伤害,又有何防呢?只要绕进来还能再绕出去,别把自己绕晕就好了!

还记得晚晴第一次向别人描述自己的爸爸是这样说的:“我的爸爸是最厉害的,他能把我举得很高很高!“虽然知道那微不足道,可是听女儿用稚嫩的语言以无比崇拜的口气说出来,还是感到很骄傲;现在,她长大了3岁,学会了享受美味,为了糖果和麦片,想要交换爸爸——我当然知道她那样说时只是不经意的、开玩笑的、调皮故意的。糖果和麦片我也当然可以买,但是等她再长大一点,懂得了更多的时候呢?

妈三岁生日

​没有了往日的喧闹,生活,再次归于平静,
长长的玉米垄,就像你走过的,几十年人生。
从头到尾,把一颗颗金黄的玉米,掰下来放到地上,
才能体会,丰收的满足和艰辛!

夕阳映照下,晚晴自顾自乐在其中,
尽头的小树林里,早已没有了我,小时候的踪影。
曾经的大河已经枯干,蜿蜒的小路变得笔直平坦,
沧海桑田,时代变换,原来是这么突然。

一个小饭馆,两大桌酒菜,四代人血脉相连,
大人招呼,孩子捣乱,男人喝酒,女人聊天。
五姐妹中少了你,同样的氛围就有不同,
现在满眼愈发冷清,以前却是无限繁荣。

亮在前边掌舵,爹和晚晴在后面坐,
我骑车断后,小院在老地方守候。
既是开往美好的从前,又是驶向灿烂的明天,
载着沉淀淀的丰收。

曾经的秋风黄叶下,满怀梦想,
却只能暗自鼓励好好学习;
如今的金色余辉里,越来越觉得,
可以开始做点事情!

页面

订阅 LFREE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