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

2016中秋

【2016年9月15日星期四下午6时19分(中秋)】

今天,才终于感到有些“生气”在身体内。此前一周先是头痛发冷,后来发烧咳嗽,吃了国玮的药,颖妹的药,都不管用;到人民医院挂了号,一个年轻的女医生给开了两百多一盒的进口药,吃了以后坚持上了一天班,结果还是不行,不得已只好请了两天假,再次到医院看了副主任医生,打了两天的吊针……

其实从上个周一开始,整个身体就开始处于极度疲倦的状态下运转了。早上一直想早点起来,希望还像以前在创意谷一样,能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做麦田的生产管理系统(以前是一个小时)——自从到了中山,平时很少有时间去做了,进度已经渐渐落下了很多,真怕下次唐总再问起时无言以对——可是定好6点的闹钟,往往要6点半才能挣扎着起来,此时以最快的速度洗脸刷牙刮胡子,再匆忙跑去吉大站坐公交到珠海站——路上买个三角饼加一杯豆浆,都不一定能赶上7点25珠海到中山北的轻轨,因此经常要打的或者改签。

如何正确处理对他人的期望[冲突[所引发的情绪波动]]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不需要再郑重地分析了,说白了就是舍得和感恩。舍得——满足他人期望的同时,真正感受到“舍”的乐趣;感恩——对于任何一点因人而生的便利和喜悦,不忘感激,铭记于心。

这里是“舍得”,而不是“付出”。提到付出,就必定期望收获,而舍得完全是自己的主动行为。人正是因为对自己无力掌握的事情期望太多才烦恼不断,尤其是期望于他人对自己行为的特定反馈。

一切身外之物,皆可以舍得,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愿意舍得,快乐了他人,喜悦了自我,又因为这所得的喜悦,对他人充满感激——这是一条完美的修行之路!

关于未知与乐观——敬业中学项目有感

乐观放松的心态,是成事的基础,即便是高度紧张的竞技比赛,绷紧的是肌肉和思维,内心也应该保有一种轻松和乐观,这对于最终的成败至关重要。

紧张来源于恐惧,恐惧则可能是由于已知的事物,也可能是由于未知的事物。对于已知事物的恐惧,相对来说容易克服,因为可以提前做好各样准备。

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则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结果自己无力掌握,一种是结果由自己掌握只是不知道能不能掌握。前者比如死亡,因为自身无力掌握,只能顺从天命,所以在很多人看来,尤其是老年人,死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由自己掌控的未知,是一个人在探索世界、提升自我的过程中,要主要面对的。在这个过程中,持有一种轻松自如、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非常重要,它能使事情事半功倍。

这种心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由于过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而产生的底气——虽然当前面对的是未知事物,但事物之间总有相通和相互联系之处,拥有一个博大的知识经验库,肯定会为解决当前问题提供更好的、更多层次和角度上的启发。

另外一个是对结果的淡定,输赢成败不那么斤斤计较,有些时候需要计较也不会太过较真儿,不会跟自己死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真要是没达到要死要活——这样可能会激起一时斗志,但最终不利于理智的正常发挥。

关于复杂

社会的复杂源于人心的复杂;自然的博大和宇宙的神秘,只会涤荡人内心的欲念。

在复杂中变得麻木或者更加复杂,容易;难的是,在复杂中的错综迷途中,走出一条通向终点的、简单的路。

关于自我修炼的价值

三大终极目标中,以自我的修炼为第一优先,“为亲朋”为其次,“留印记”为最后考虑,能留则留,不能留则已——这是不是终极的自我安慰与逃避?

看看“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名人排行榜”便知,自我修炼是一切目标的前提和基础,甚至可以说,自身的修炼达到一定境界之时,其他的目标已然达成了!

自我修炼,难吗?难过娶妻生子?难过买房买车?难过高官厚禄?难过富可敌国?

……

关于家的一些零碎思考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自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一个温馨和睦的家是令人向往的,但她不是凭空产生的。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伟大的父亲,都足可以撑起一个幸福的家,但什么是家庭幸福的必要条件?要有一个心地非常善良、心胸足够宽广的长辈,还是任何一个家庭成员都要通情达理、无私奉献?
  • 过去我以为,只要人人都心地善良、对人没有恶意,家庭就会圆满幸福;家庭内部某些不可避免的、与生俱来的矛盾被我忽略了,建设一个幸福家庭的困难程度,被我大大地低估了……
  • 是不是存在某些硬性指标,如果达不到就注定不能有一个美好的家?为了拥有一个美好的大家庭,需要付出什么样的努力?或者是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达成什么样的共识,付出什么样的努力?
  • 我曾经享受着的温馨家庭,是真实的吗?抑或是我的幻觉?其他人也是跟我一样的感觉,还是截然相反?
  • 一个人的幸福感觉,需要多少人的努力付出和衬托?付出的人,是否会有同样的感觉?究竟什么是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相同吗?
  • ……

关于生气

人的思绪如流水,人所处的现实则是承载着水流的沟渠;流水无形,沟渠则有其法则与规矩。水流与沟渠相左,产生激荡,人就会生气,即欲望有所不达。

为了不生气,可以约束流水,使之规规矩矩不去碰壁,甚至使水流静止——能达成者可谓圣人之一。另外,也可以使流水超脱于沟渠。

后者,家庭、责任等等现实,均有可能成为欲有不达之源,故应“常记脑后,弃之心头”——不是因为不敢担当,是因为不能控制;所有的主动,只针对自身,对外界的诉求,施之于“影响”——不带攻击,没有“目的”。

这样是不是太过出世,难成“大事”?成大事者,在于同志;而同志,在于凝聚,不在于招集。

关于成熟

如果把人的成长(熟)轨迹看成一条直线,那么所有人的轨迹加在一起,就像是无数条在各个位置相互平行的线塞满了整个三维空间。

之所以相互平行,是因为我们成熟的实质,即精神和灵魂,无法直接沟通。它们只是通过观察、交流和猜测,来相互感知、理解和判断。

当我们以“不成熟”三个字,去评价、定位另外一个人时,就像是上述三维空间中的一点,嘲笑即不在同一轨迹、又不一定在同一平面、相距又常常很远的另外一点,没有自己靠前一样不成熟。

因为在这样一个硬性的空间设定下,判断孰前孰后,既无标准,更无意义……

 

“人们很少认识到可能存在着其他的方面。有些事情,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明显,从我们的感情经验来说是如此的确实,却有着其它的方面,有着‘背面’和‘侧面’,同我们所看到的方面是完全不同的,因而导致完全不同的知觉。” ——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

对任何事情都不能妄下定论,对他人的结论也不能轻易相信。爹是真的那么“自私”吗?亮是真的那么“固执”吗?我没有他们的经验,我的知觉范围能够足以理解他们所发出的信息吗?我到底有多么偏激呢?我们可以认识这个世界吗?人类能够判定上帝存不存在吗?恐怕只有以海纳百川之心态,仔细观察,慢慢体会,不做判断,才是真正的大智慧!然而以我等之渺小,何其难哉……

 

页面

订阅 RSS - 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