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

消逝的愿望……

发现以前的一个文档,

2006年“再过个三四年”是2010年,钱是还了,可是家没有回;又“过了三四年”,到了现在,已是“没有家可回了”……


昨天和国玮、春哥把V12的物品都处理完了,这算是一个正式的结束吧。

从当初的踌躇满志,到现在的一无所有,两年的时间过得真是快!尤其是大学毕业十年的同学聚会,正在被西安的同学们热闹地策划着。

从今年一月份接入UC之后开始,二月积极,三月探索,四月迷茫,五月坚持,六月冷眼旁观,七月反求诸已,再一次对产品失败的成功预感,算是唯一的成功了。

有事情做的时候,可以蒙住眼睛奔跑,被迫停下来时,才发现自己好像被绑住了手脚,吊在半空,下面是责任,上面是妈的牵念……

年龄的增长,使身体向死亡走近了一步;妈的先行,却替我拔开了“回归”路上的迷雾。再一次站在十字路口,也有对未知的激动,也有对不确定的担忧,但更多更深沉的,像是面对雨后一望无际的泥泞,虽然可以轻身飞过,但满目的荒凉、窒息的压抑,却让人踟躇……

时间啊,我越来越依赖你这副良药了!

“人是被际遇推着走的”,只能解释身在何处;此时此刻的内心状态,则全是自己一手造成。

悔恨、挣扎、痛苦、失落,哪一样与自己脱得了干系?别人犯错是别人的事;让别人的错误影响到,就是自己的事,如果再以自己犯错去影响别人,就更加不好了。

世上的因果错综复杂,正如那首歌所唱的:“不要说你错,不要说我对,恩恩怨怨没有是与非”,自己的世界尚且不明,又怎能对他人妄加判断呢?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圣人不愧为圣人!

2015年清明

2014年有那么一段时间,是我前半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早上轻松、欢快地出门,下了班迫不及待地回家。就像自从上了大学之后,无数次梦寐以求的那样,回到了上小学的时候,回到了高中跑家的时候,可以在外面奋勇拼搏,更可以恣意享受家的温馨……
但在我天真的以为这是三十年幸福的起点时,它,却戛然而止。看到电视里少平为了自己的“理想”,拼命地远离自己的家乡的时候,我真为他惋惜。现在的我是多想能够重头再来一次,紧紧地守在她的身旁啊……

关于完美 - 最好的是享受着不完美的时候追求完美,最坏的是抱怨着不完美的时候妒忌完美。不完美是常态,完美是稀有。我们所见的完美很可能只是这种难得的完美心态。

我的“青春”

网上一则新闻:“中年男子某某经法院判决离婚后,用砖头拍死妻子情人……据警方介绍,该男子32岁……”靠,不是吧!32岁就成了“中年男子”?特意谷歌了一下,维基百科上给出“中年”的解释是“年龄在40至50周岁左右年纪的人”……

即便如此,想想即将到来的五四,听着HIFI歌手翻唱的老歌,思绪还是不由自主地回到了若干年前——那个也把三十几岁的人看作是长辈的年代。

那时的自己是如此的稚嫩。长发中分,抹上一大坨“摩丝”,镜子和梳子揣在怀里,没人的时候就偷偷摸摸地拿出来梳梳照照,走在街上还蛮不好意思,好像所有人都在打量着自己。

那时的情感是如此的单纯。异性的吸引,源于对另一个世界的无比好奇。纸笺传情,然而所谓“情书”只是谈天说地,相互勉励好好学习。当初恋女友把头靠在自己的肩膀,竟然身子颤抖、不知所措。

那时的世界是如此的神秘。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一切都想尝试。可以不分昼夜,三天读完一部《红楼梦》,也可以连续几个晚上潜伏在学校的微机室,不是看电影打游戏,而是通宵打字,只为了体验那老式机械键盘按下抬起时“嚓吱嚓吱”的高科技。

说“时间过得真快呀”或者“时间过得好慢啊”,往往是在回首过去;如果非要在当下这一刻感受时间长度,那很可能是在浪费时间。 对时间最理想的感觉是与它保持相对静止,而不是一会儿觉得它快,一会儿又觉得它慢—在喜欢的路上潇洒地走下去,就像时间不会流逝。

江湖篮球之终篇

大概是07或08年,在一个坑坑洼洼的球场上打球的时候,与人争抢、跳起后一个不小心脚没踩稳,右小腿部分向外侧扭成了90度。后来是强忍着剧痛,装作没什么事儿的样子,自己一步一步跳回来的。那时哪有像现在这样爱惜身体,过了几个月慢慢可以正常走路了,就好了伤疤忘了疼、依然在球场上猛冲猛撞起来,更有了2011 年的“江湖篮球之开篇”,准备系统而持久的战斗下去了。

最近一年多逐渐发觉右膝关节有些不对劲儿——走路时经常感觉到咯噔咯噔的声音;同样的路程,左膝什么感觉都没有,右膝却隐隐作痛;右腿比左腿更怕冷;在身体左右转动时,经常稍一用力,右膝关节就像当时扭到的那样发生错位。于是想去医院检查检查,但又不敢——万一查出什么问题,我可怎么办啊!不去吧,又怕讳疾忌医最后更严重。几经犹豫,终于还是来到医院。在我描述了情况之后,医生让我躺在床上做了抽屉试验还有什么试验,一开始说是我的半月板撕裂,然后让我去拍X光、做核磁共振,后来判断好像是十字韧带有问题,最后又说只有去做微创手术用关节镜检查才能确定……

伟哥追求的完美爱情是两个人之间持久的相互吸引,我觉得其本质是期望用爱情来化解孤独。因为当有一个很吸引你的人并且你也知道对方同样受你吸引时,你就不会感到孤独;如果她很吸引你但你不吸引人家所以得不到,或者她很崇拜你但你不喜欢她,你同样会孤独。这种相互吸引可以化解孤独,但是化解孤独并不一定要相互吸引。之所以会孤独,是因为内心无人理解,思想无法与人交流。相互吸引带有一层神秘性,是双方一探究竟的冲动,从而使双方产生了对能够相互理解这个结果的预期,但可能还并不是真的已经理解了。而真正的相互理解后,那种使得相互吸引的神秘性可能会降低,这时候起到化解孤独作用的,是由于相互理解而产生的坚定的信任、巨大的默契,一致性,心照不宣。这种结果不一定非要通过相互探究而得出,应该也可以通过积极主动又高效的相互沟通来完成。

页面

订阅 RSS - 咀嚼